資料圖:習近平
  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孫鐵翔) 中共中央、全國政協21日上午舉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其中“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這句話引發輿論高度關註和贊譽。
  9月21日,中共中央、全國政協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等出席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為什麼要“有事好商量”?
  “商量”,交換意見、商討之意。早在三國時期的《易·兌》中第一次出現——“商,商量裁製之謂也。”商量一詞,直到今天都是科學決策的重要手段。老一輩革命家也多次強調過在決策中“商量”的重要性。毛澤東同志說過:“國家各方面的關係都要協商。”“我們政府的性格,你們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辦事的”,“可以叫它是個商量政府”。周恩來同志說過:“新民主主義的議事精神不在於最後的表決,主要是在於事前的協商和反覆的討論”……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習總書記對“有事商量”做了註解。他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保證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力。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
  “有事好商量”不僅是對人民民主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也是國家在發展中進一步完善政治參與、持續互動溝通對話,形成廣泛共識,從而科學決策必不可少的論斷。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時期新形勢下,國家治理體系怎樣完善?治理能力從何而來?實踐告訴我們,就是要在治國理政時在人民內部各方面進行廣泛而充分的商量。
  如何做到“有事好商量”?
  習總書記的講話將“有事好商量”的方法進行了細化。他說,“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內部商量好怎麼辦,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夠,要想把事情辦成辦好是很難的。我們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在人民內部各方面廣泛商量的過程,就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就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
  有關學者表示,“有事好商量”具體落實在人民政協的工作中,主要表現在不斷推進協商民主發展。協商民主作為一種制度化體系,已經深入到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中。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的協商:
  ——政治協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國家重大事務進行協商。
  ——社會協商。執政黨、人大、政府等國家權力中樞與社會公眾、社會組織就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實際問題進行協商對話。
  ——基層協商。基層領導機構與基層廣大群眾之間進行的一種協商議事和對話制度。
  “有事好商量”有何深意?
  習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目標越偉大,我們的願景越光明,我們的使命越艱巨,我們的責任越重大,就越需要匯聚起全民族智慧和力量,就越需要廣泛凝聚共識,不斷增進團結。
  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深水區,觸及到深層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調整,一些地方改革久議不決、一些部門改革決而難行、一些領域改革行而難破等情況屢見不鮮。這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習總書記有關“有事好商量”那段講話中是這麼說的:“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先要找到“最大公約數”,也就是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形成最大合力。這個時候提出“有事好商量”正逢其時。
  只有堅持“有事好商量”,人民當家作主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黨的群眾路線才能得到切實體現,民主政治建設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原標題:習近平總書記為何要提出“有事好商量”?)
(編輯:SN1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q76sqec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