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與塞拉利昂總統行“碰肘禮” (視頻截圖)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潔清實習生 何四芬)據美國CNN最新消息,目前,12名曾赴西非國家利比裡亞的美軍官兵正在意大利北部一座美軍基地內接受隔離,以防可能在疫區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這一消息讓當地居民神經緊張。在美歐埃博拉防線相繼失守、全球談埃色變之際,央視記者楊春深入非洲埃博拉疫情重災區塞拉利昂採訪,探訪中國醫療隊的埃博拉病患留觀中心。
  今晨,《法制晚報》記者聯繫到仍在塞拉利昂做報道的楊春,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與埃博拉的一場“親密接觸”,分享中方醫護人員在抗擊埃博拉第一線上鮮為人知的故事。
  主動請纓中國積極抗埃記者有責任深入一線
  法制晚報:您此次赴埃博拉疫情重災區塞拉利昂是如何成行的?
  楊春:這次來塞拉利昂是我主動請命的。因為我覺得這麼大的事件,特別是中國在抗擊埃博拉的過程中投入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而我作為一名中國記者,有責任深入到第一線,去揭示埃博拉疫情的嚴重性,同時也把我們中國醫療隊、檢測隊的事跡報道給國內。
  法制晚報:去疫區採訪,您的家人很擔心吧?
  楊春:家裡人肯定是擔心的,但是他們都知道我的性格,越是危險的地方,我就越覺得那裡有新聞,就越想去。像伊拉克、阿富汗、伊朗、加沙、巴基斯坦,幾乎所有發生過戰亂的地方我都去過。當然,也絕不是為了新聞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家人也一定相信我會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完成採訪的。
  法制晚報:一路順利嗎?在機場有沒有經歷一些檢查?
  楊春:我目前是駐蘇丹喀土穆的記者,從東非趕到西非,中間一共經過了三次轉機,經過了三天兩夜才最終到達塞拉利昂。
  每一次轉機我們都接受了非常嚴格的檢查,包括體溫測量、填寫詳細的衛生狀況表等,並且反覆地進行手部消毒。明顯感覺到,轉機的每一個站口都增大了衛生檢疫的力度。
  法制晚報:同機的乘客都是什麼人?他們在飛機上都戴口罩嗎?
  楊春:同機的乘客大多都是從世界各地趕來的醫護人員,還有一部分記者和志願者,幾乎看不到以旅游為目的出行的普通乘客。這些人很多都是具備專業衛生防護知識的,有些人會佩戴口罩,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同機的乘客都能意會彼此的身份,因為這是一次共同的、國際性的救援事件。
  路上見聞幾乎看不到游客 飛機上有人戴口罩
  疫區目擊雨不停助長疫情 公共場合洗手的多了
  法制晚報:走出機場後,您見到的塞拉利昂是什麼樣子的?
  楊春:當地一直不停地下雨,這個季節也助長了埃博拉肆虐,垃圾也不好處理。造成污染後,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我看到的塞拉利昂民眾的日常生活實際是沒有太大改變的。我們都知道,塞拉利昂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而另一方面,這裡人的防患意識確實也比較差。唯一改善的一點就是,在公共場合下大家多了一些洗手的行為,在街上提醒衛生防患的標語也多了一些。
  法制晚報:剛到疫區,內心是否感到恐懼?
  楊春:只要註意防護,就沒有必要太過恐慌。當我進到疫區或是實驗室採訪時,我都會穿上很厚的防護服,要經過36道嚴格的程序,最後穿上11件防護服。塞拉利昂前後是13個大區,每一個區都發現了埃博拉患者,首都弗里敦還是一個重災區。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算再加小心,實際也是暴露在疫區裡面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唯有多加小心,隨時消毒、隨時洗手。
  深入探訪距埃博拉患者僅一米難忘其絕望眼神
  法制晚報:您前往採訪的第一站是哪裡?為什麼會選擇那裡作為您採訪的第一站?
  楊春:我採訪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咱們中國醫療隊工作的埃博拉病患留觀中心,因為這裡最能夠反映出當地埃博拉疫情。這裡每天都會接收大量的埃博拉疑似感染者,有時候二三十人,多的時候甚至50多人。在這些埃博拉疑似感染者中,幾乎60%的人被診斷為陽性患者。
  法制晚報:您在採訪中接觸到了埃博拉患者嗎?
  楊春:其實防治埃博拉的一個基本底線是接觸不能在兩米之內。但在留觀中心採訪時,我和一名埃博拉感染者之間最近的距離只有大約一米。塞拉利昂人說當地的土語,因為語言不通,我和埃博拉患者間沒有過多的語言上的交流,但他們的那種眼神讓我非常難忘,充滿了絕望。因為他們知道,進到這裡來,終歸是死多生少的境況。
  法制晚報:您之後還採訪了塞拉利昂總統,在總統府因為埃博拉疫情有沒有與往常不同之處?
  楊春:我去塞拉利昂總統府採訪時,經過了兩道程序。首先就是測體溫,然後就是被強制要求洗手。畢竟總統府是最重要的機構所在,因此比較嚴格。而我對這一程序,也是非常習慣並尊重的。我和塞拉利昂總統間都不握手,為防患疫情,我們彼此行的是“碰肘禮”。
  暗藏風險
  疑似患者血樣 竟然藏著針頭
  法制晚報:我們中方派遣過去的醫療隊目前工作情況如何?
  楊春:中國派遣過去的醫療隊目前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工作,但風險是一定存在的。我們採訪檢測隊的時候,一名工作人員跟我講述了一件事。他們在埃博拉疑似患者的血樣里,竟然發現了一個針頭!
  血樣是最高濃度的病毒,如果在接血樣的過程中,針頭把工作人員的手套戳破,那結果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們中方醫療人員的工作暗藏著相當大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是無處不在的。
  法制晚報:探訪疫區中,最觸動您的是哪一幕?
  楊春:我們在留觀中心採訪時,看到一層空蕩盪的病患區病房,醫護人員很輕鬆地說,這是他們為自己留下的“預備隔離間”,就是萬一有人感染以後住的房間。聽到這樣的話,我心裡就像被什麼東西擊中了一樣。這種感覺就像在戰場上,英勇的戰士要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我由衷地體會到了這些醫護人員的了不起。
  前兩天,我們有一名40多歲的隊員,因為“連軸轉”了好幾天,到了晚上突發腦溢血,差一點兒就客死他鄉,幸虧大家最終把他從死神手裡拉回來。我們的醫療人員非常堅強,他們無愧為戰士。
  法制晚報:您在塞拉利昂採訪期間,遇到過除使館、中方醫療人員以外的華人嗎?
  楊春:塞拉內昂的大部分華人在疫情暴發後第一時間就撤走了,只有個別人留了下來。前幾天,我們碰上了一位華人,他在疫區里突發高溫並且出現嘔吐現象,和埃博拉癥狀非常像。我們的醫療隊立即前往,抽了血樣,29日出來的結果是陰性,這讓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本版文/記者 張潔清實習生 何四芬
  製圖/劉江  (原標題:中國記者疫區直擊 與患者僅距一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q76sqec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